寶典║書圣「化身」知多少——日本新見王羲之傳本墨跡《大報帖》

古代書畫史話(7)

欄目主持、撰文:金曉明

東晉以降王羲之作品漸為世重,至唐初,因太宗李世民的偏好,遍收其民間流傳作品,并有將其作品陪葬之說,故后人幾無可能見其真跡。

《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卷

今世所見王羲之作品,墨跡本均為唐以降雙鉤填墨摹本或臨本,即使如此,只字片紙也極為珍貴。目前存世品除北京故宮博物院等所藏諸赫赫有名的《蘭亭序》摹本、臨本外,其余墨本均為其尺牘,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時晴帖》、遼寧省博物館藏《萬歲通天帖》中的《姨母帖》《初月帖》、上海博物館藏《上虞帖》、天津博物館藏《寒切帖》等。此外,還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行穰帖》、日本皇家三の丸尚藏館藏《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以及前田育德會藏《頻有哀禍帖》《孔侍中帖》等。這些作品經一千多年的流傳,皆為世人所熟知,未有新帖發現。

《行穰帖》

2013年1月,日本媒體報導了東京新見個人收藏的《大報帖》,經五島美術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專家鑑定,此作為雙鉤摹本,從內容到書法風格看,應是據王羲之的傳世墨跡所摹,可能與皇家收藏的《喪亂帖》一樣,在唐代時由遣唐使帶回日本。因作為手鑒,即作為鑑定用的對比參考資料,知者甚少。為展示此帖,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書圣王羲之特別展》,將《大報帖》與《喪亂帖》《孔侍中帖》及遠渡重洋而來的《行穰帖》同臺亮相,向觀眾公開展示,除此四帖外,還展示了王羲之《蘭亭序》各種刻本,以及上訖魏晉下至明清的相關書跡、文獻,還有歷代王書一脈傳承之書家的相關作品。王羲之在日本的盛名,加上一下子集中展示其四件傳本墨跡和眾多文獻,引起了日本各界及海內外書壇的高度關注。當時我正在日本出差,與東京國立博物館朋友約定后即前往觀看。

《大報帖》

所見《大報帖》,紙本,縱25.7厘米,橫10.1厘米,為雙鉤填墨摹本,共三行24字:「(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日耳?!棺髌枫^摹于具明顯縱向條紋的縱簾紙上,直觀看似與《喪亂帖》《孔侍中帖》用紙極為相似。據東博專家介紹,該帖從文字內容、書法風格、用紙及雙鉤水平來看,應是王羲之傳本墨跡之一,但進一步技術鑑定將于展覽結束后逐步進行。

《妹至帖》

看到《大報帖》,不由人想起20世紀70年代日本公開的另一件傳為王羲之作品摹本的《妹至帖》。因二帖的用紙、書風幾乎一致,以至于有學者提出此二帖原來或是一帖,后剪裁為二。將二帖圖像拼接在一起,無論紙紋樣式,還是文字書寫的傾斜角度,均可完美貼合,但文字字義上難以通順,故也有人認為原帖或裁為多段,目前所見僅是其中二段,可能還有一段或數段未見。

拼合效果,右起一二行為《妹至帖》,三四五行為《大報帖》

也有人對《大報帖》提出疑義,認為唐代以來王羲之書法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幾乎被收羅窮盡,現在冒出《大報帖》,不見著錄,且流傳情況無法考證,似乎難以想像。當然,這種看法還是主觀感覺,并無依據能夠對其證偽。

《頻有哀禍帖》《孔侍中帖》合卷

與中國傳世名帖在各朝各代均要鈐蓋鑑藏印的習慣不同,古代傳到日本后的作品一般沒有后世加蓋鑑藏印鑑的做法,比如前述《喪亂帖》、《孔侍中帖》等即是,這些作品似乎仍然帶著朦朧的面紗,讓我們難以一眼認識。

(編輯/制作鄭成航)

西昌 | 一萬 | 回然堂 首頁 | Beach | www.xinyiqiche.com | 萬能 | 江蘇塑料水塔有限公司 | 代理 | www.azjrjd.com | 青海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