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名人掌故之伊秉綬(一):大書法家書寫客家豪情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秉綬(一):大書法家書寫客家豪情

伊秉綬,客家祖地寧化人,清代著名書法家,同時也是方便面的鼻祖創始人。伊秉綬是客家人的驕傲代表,是寧化人的精神偶像,流傳有許多的故事,激勵著所有客家人奮斗不息!

本文僅先從伊秉綬的書法成就分析他的事跡,以饗讀者!

伊秉綬善書,兼喜繪畫、篆刻,亦工詩文?!肚迨妨袀鳌分^:「秉綬工八分隸?!埂秶日侣浴分^其「隸書愈大愈見其佳,有高古博大氣象?!古c鄧石如并稱「南伊北鄧」,又與桂馥齊名。以其「隸書超絕古格,在清季書壇放一異彩」而被后人矚目,評價甚高。清《昭代尺牘小傳》謂「墨卿書似李西涯,尤精古隸,獨不喜趙文敏,蓋不以其書也?!菇寡兜褫詷羌分^「公之起居言笑,藹然君子儒也。時濡墨作隸書,如漢魏人舊跡?!冠w光《退庵隨筆》謂:「伊墨卿、桂未谷出,始遙接漢隸真傳。墨卿能脫漢隸而大之,愈大愈壯?!故Y寶齡《墨林今話》謂:「(伊秉綬)尤以篆隸名當代,秀勁古媚,獨創一家,楷書亦入顏平原之室?!购谓B基《東洲草堂詩抄》贊伊秉綬:「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簡。行草亦無唐后法,懸崖熘雨弛荒蘚。不將俗書薄文清,覷破天真關道眼?!拱莱肌端囍垭p楫》謂:「余初識寧化伊墨卿太守秉綬于袁浦。墨卿,劉諸城之弟子也。因曾問諸城法,太守曰:『吾師授法曰:指不死則畫不活。其法置管于大指、食指之尖,略以爪佐管外,使大指與食指作圓圈,即古龍精之法也。其以大指斜對食指者,則形成鳳眼,其法不能死指,非真傳也?!雇踅菲柙娫唬骸改渥鲿嗳绠?,筆墨之外能通神?!箺钍鼐础秾W書邇言》謂:「墨卿八分書根柢漢人,行書學李西涯,尤為超妙?!瓜驘稣f:「墨卿楷書法《程哲碑》,行書法李西涯,隸書則直入漢人之室。即鄧完白亦遜其醇古,他更無論矣?!估钚徳疲骸竿≈迺ǔ鋈肭貪h,微時所作篆隸有獨到之處。即其行楷,雖發源于山陰、平原,而兼收博取,自抒新意,金石之氣,亦復盎然紙上?!箍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謂:「汀洲精于八分,以其八分為真書,師仿《吊比干文》,瘦勁獨絕?!菇笋R宗霍《霋岳樓筆談》謂:「世皆稱伊汀洲之隸,以其古拙也。然拙誠有之,古則未能。獨其以隸筆作行書,遂入魯公之室?!股趁虾Uf:「伊秉綬是隸書正宗,康有為說他集分書之大成,很對。其實,他的作品無體不佳,落筆就和別人分出仙凡的境界?!?/p>

其傳世的主要墨跡見于《默庵集錦》,1971年臺灣大眾書局出版有《清伊秉綬作品集》,1984年

10月上海書店出版了《伊秉綬隸書墨跡選》。雖然他四體俱能,但以隸書為最。其隸書為漢碑中雄偉古樸的一類。僅在上海書店出版的《隸書墨跡選》中即收有其臨寫的《裴岑》、《韓仁銘》、《尹宙碑》、《孔宙碑》、《張遷碑》、《衡方碑》等。尤其得力于《衡方碑》,據伊秉綬《留春草堂詩抄》可知他臨寫《衡方碑》多達百遍。融先秦篆籀、漢魏磚瓦及顏體氣象于一爐,而自成一家。

其隸書對聯傳世者甚多,如嘉慶三年(1798)書寫的三言聯「志于道,時乃功?!辜螒c四年(1799)書寫五言聯「清光宜對竹,閑雅勝聞琴?!辜螒c八年(1803)書寫的五言聯「政聲韓吏部,經義董江都?!辜螒c九年(1804)書寫的五言聯「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辜螒c十年(1805)書寫的四言聯「變化氣質,陶冶性靈?!梗ㄒ陨弦娪凇吨袊鴷ㄎ幕笥^

·伊秉綬的書法藝術》)。又首都博物館收藏、刊于《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的五言聯「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和贈詒元九兄世講聯「崇情苻遠跡,精理亦道心」,刊于日本《中國書道全集》的七言聯「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等。

除對聯外,其傳世的隸書作品還有刊于日本《綜合書道大辭典》的《晉書劉毅傳句軸》,刊于日本《明清書道圖說》的《魏舒傳語軸》,日本京都博物館收藏,刊于日本《中國書道全集》的《節臨漢衡方碑》。從其諸聯中可以看到,古今評者所謂其善寫隸書大字「愈大愈壯,氣勢恢宏」的特點比較明顯,評其諸隸書作品多有「方嚴、奇肆、寬博、恣縱」的特點。評者又譽其書法:「中鋒行筆,藏頭護尾,法度森然」、「筆畫粗細大致均勻,圓潤率直,古趣盎然」、「筆力雄健,秀挺清勁」、「精壯古拙,橫平豎直」、「儀態敦厚,骨氣洞達」、「格調高雅,饒有神韻」、「古茂渾樸,空靈逸宕」、「富有金石氣、廟堂氣」等等。

其傳世的行書作品有《節臨唐宋人書屏》十二行,共一百二十八字,上海博物館收藏,刊于日本《中國明清書法名品圖冊》?!杜R柳公權尺牘軸》,書于嘉慶三年(1798),四行共八十六字,刊于日本《中國書道全集》?!蹲詴妰浴?,六行共四十一字,遼寧省博物館收藏,刊于日本《中國書道全集》?!镀呓^詩軸》,六行共四十五字,刊于日本《明清書道圖說》?!缎袝献诱Z軸》,三行共十作字,刊于日本《中國書道全集》。又《中國書法今鑒》收入了《南園先生行書杜詩冊》,民國二十年(1931)震亞圖書局據瓶齋主人藏墨跡影印。

伊秉綬生前曾臨寫唐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柳公權等人的小楷,顏真卿的大楷,及《蘭亭序》等,打下了其行楷基礎。在嘉慶三年所書的行書作品「絕無人到處」已始見其獨特風貌。到嘉慶十年所書的行楷對聯「立腳怕隨流水轉,居心學到古人難」已形成他「古拙逸宕,姿態橫生」的書風。評者謂其行楷亦能「兼收博取,自抒新意」、「行筆以隸法為之」、「篆籀金石氣溢于字里行間」、「遒勁妍美,收縱自如,極具個性」、「多得魯公遺韻,骨力內含」。

評者謂其行書「筆筆中鋒,不露圭角,蘊含凝重,行筆無不如意?!故桥c他平日苦苦練筆分不開的。據謝章鋌《睹棋山莊詞話》載:「墨卿每朝起學筆畫數十百圈,自小累大,至勻圓為度。蓋謂能是,則作書腕自健?!乖u其《節臨唐宋人書屏》四條中第一屏(行楷)「工穩齊整、端莊大方」,「凝斂寬博」,「沉穩中見灑脫,斷而不離、和而不流」,「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評其四條屏中的第二屏(行草書)是典型的碑帖結合的代表作,「既能恣意縱橫,外柔內剛,又顯得瀟灑飄逸,隨意自然,體現了他為人正直與較豁達的性格?!乖u其《臨柳公權尺牘軸》:「既有雄厚剛健的筆調,又有靈動樸茂之趣?!乖u者又認為:「從整體看來,其行書神貌顏體居多,又有楊凝式、林和靖、董香光的遺風,不愧為清中期書壇的大家?!?/p>

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其書超絕古格,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并稱大家。蔣寶齡《墨林今話》稱其:「以篆隸名當代,勁秀古媚獨創一家」。趙光《退庵隨筆》稱「墨卿遙接漢隸真傳,能拓漢隸而大之愈大愈壯?!怪小读舸翰萏眉?。傳世書跡甚富?!峨`書五言聯》,書于嘉慶二十年(1815),紙本墨跡。隸書。凡上下聯正文10字,款16字,共26字??v178厘米,橫33.3厘米。首都博物館藏。伊氏的隸書具有鮮明的個性,筆畫平直,分布均勻,四邊充實,方嚴整飭,有強烈的裝飾美術之意趣,沒有晚期漢隸的「蠶頭燕尾」的習氣。此隸書聯,嚴格的中鋒行筆,藏頭護尾,法度森然,其筆畫粗細大致均等。圓潤率直,分明是地道的篆、籀筆意。結體左右平均勻稱。他的隸書,善用濃墨,墨色柔潤,烏亮如漆,筆劃光潔精到,此五言聯,其筆力雄健,中畫沉厚挺拔,融合了《郙閣頌》、《張遷碑》、《衡方碑》等漢隸名碑的優點,形成了自己嚴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韻致,夸張而合情理的隸書風格。

附:伊秉綬簡介

伊秉綬,清干隆十九年——嘉慶二十年(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稱「伊汀洲」。其父伊朝棟,干隆三十四年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祿寺卿。史稱伊秉綬「通程朱理學,幼秉庭訓,從師陰承方,講求立心行己之學?!购笫艽髮W士朱珪的賞識與紀曉嵐的器重,拜紀為師,又拜當時最負盛名的書法家劉墉為師學書法。伊秉綬為干隆五十四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后擢員外郎。嘉慶四年任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謫戍軍臺,詔雪后又升為揚州知府。在任期間,以「廉吏善政」著稱。

http://ansheng-jx.com | 喇叭 | 沖床 | 湖北 | 原油 | www.shenkehuoyun.com | www.duokekb.com | 有限公司 | 至德 | http://haojio.net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