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雜志2015-04-2408:49:34
「女神童」吳青霞
民國時期的「十里洋場」,一度極盡繁華。經濟的發達,刺激了文化、藝術市場的異常繁榮,「海派文化」盛極一時。這其間,一批女畫家走出閨閣,拜師訪友、開辦畫室、舉辦畫展,有的還出國學畫。她們當中,有的恪守舊時傳統,更多的則追求人格上的獨立、平等,不甘依附于人。女畫家們的作品風格不拘一格,有的秀逸端莊,有的則豪放勁健,與傳統意義上的女性特征迥異。她們的生平經歷也多姿多彩,有的恪守傳統,工于舊式書畫,有的學習西畫,融東西繪畫于一爐,有的活躍于社會,為女性發聲,甚至成為女革命家。如當代海派藝術代表人物程十發所說,上海的畫壇「是個浩瀚的?!?,這些各具特色的女畫家,則可稱為藝海之中的明珠。
吳青霞號龍城女史,別署篆香閣主,出身名門,為江南收藏家、鑑賞家吳仲熙先生之第六女。她自幼隨父親臨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十分聰慧,一點就透,據稱「揮毫臨摹,迥出天然,一經點染,無不精絕」。在父親的督促下,她又十分用功,每日天剛現魚肚色就起床,還未洗漱,就在巾方紙上寫字、作畫。過春節時,賓客滿座,其他孩子都蹦蹦跳跳地玩耍,她卻靜靜地躲在書房里畫蘆葦竿。
年僅12歲時,吳青霞就參加了常州的書畫賑災義賣,16歲時她的畫作被送往日本東京,參加「中日第四屆聯合展」。18歲時,吳家家道中落,吳青霞隨全家遷居上海,開始以賣畫贍養家庭。20歲時,她已聞名于上海畫壇。年少成名,且為女子,很多人質疑她的畫是代筆。為此,吳青霞數次公開作畫,見者皆服。當時文人為她賦詩:「才慧天生信有之,閨中下筆虎頭癡。常州星象蒼涼甚,數到青霞女畫師?!?/p>
徐悲鴻畫馬,齊白石畫蝦,黃胄畫驢,而吳青霞畫的鯉魚稱為一絕
如當時很多新女性一樣,吳青霞于婚姻之事極有主見,拒絕了眾多慕其才貌的追求者,45歲時才結婚,嫁給了已經63歲的體育家吳蘊瑞。2008年,99歲的吳青霞仙逝于上海。
名媛畫家陸小曼
因與徐志摩之婚戀故事,陸小曼的前半生頗為人所知。但在美貌、善社交之外,她在繪畫上的才華和成就也深受認可。在學生時期,她便以能詩善畫,能寫一手蠅頭小楷,能唱歌能演戲著名。陸小曼最早師從于劉海粟,又學過西洋油畫,陸與前夫離婚之事,也是靠劉海粟從中調停。
陸小曼以設色山水著稱
徐志摩去世后,陸小曼經受巨大打擊,漸漸改掉過往奢靡的生活方式,拜賀天健為師學習山水,拜陳半丁為師學習花鳥。拜師時,賀天健約法三章:一、老師上門,雜事丟開;二、專心學畫,學要所成;三、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輟學。陸小曼果真做到。解放后,陸小曼一度生活潦倒,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的畫參加上海美協的畫展,被陳毅看到,在那之后,才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1965年,她在上海逝世,時年63歲。
「中國閨秀女畫家」關紫蘭
關紫蘭生于上海,家境富裕,從小得到家中父母支持。她早年師從程抱一,后來為了學畫,又留學日本。在日本留學期間,她遇到兩位日本前衛畫家有島生馬和中川紀元,兩人均擅長法國野獸派的藝術,關紫蘭由此深受西方現代派影響。她的作品不僅多次入選日本各大畫展,而且其油畫作品《水仙花》被日本政府印制成明信片在全日本發行。
關紫蘭的油畫作品,深受西方現代派影響
關紫蘭曾是社交名媛,即使文革期間,對生活的講究依然不減。她會經常散步到南京東路上的德大西餐館和東海西餐館去喝咖啡,到了晚年,還每月去長春路拐角上的斯維美理發店修飾自己,時常灑些進口香水。在名媛的外表下,她又是個有氣節的女畫家??箲饡r期,日本人幾次三番動員她出來為日本人工作,都被她所拒絕。
張大千的「紅顏知己」李秋君
她曾是張大千的弟子,別署歐湘館主。陳定山在《春甲舊聞》中記載:「以寫生法作古裝美人,神采生動,幾奪大千之席,故大千亦為之磬折不已?!?/p>
四十年代后期,張大千聲言,我的學生就是李秋君的學生。當時拜師還流行叩頭,先拜張大千,再拜李秋君。所以張的子侄、學生都尊稱秋君姑為三孃孃。而李秋君與張大千曾互為對方寫墓碑,張大千將自己的壽穴買在李秋君旁邊。野史中,關于李秋君與張大千的故事傳說頗多,李秋君也終身未嫁。
除了與張大千的逸事,李秋君本身的畫藝也足以在歷史中留下印記。她獲得過比利時國際畫展金獎,在日本開過個人畫展,年輕時工仕女圖,中年后轉為青綠和金碧山水。受何香凝影響,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李秋君曾為解放區捐贈醫療物資,出面掩護愛國人士,是上海解放后首批受到接見的愛國人士。1971年,李秋君病故,遠在臺灣的張大千極其悲痛,稱「古無與友朋服喪者,兄將心喪報吾秋君也!」
剛毅磊落陳佩秋
93歲高齡且筆耕不輟的陳佩秋,也是海派女畫家中的傳奇。陳佩秋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是書畫家、鑑賞家謝稚柳的夫人。她自幼習畫,受業于黃賓虹、潘天壽、鄭午昌等大家,學畫極其勤奮,曾回憶道:「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臨摹、寫生。好像對別的東西都不感興趣。清六家、明四家,能找到圖冊的我都臨。6年里,前后大概共臨摹了近百幅作品?!?/p>
陳佩秋性格獨立,學畫時就極有主見,放棄臨摹「紅極一時」的吳昌碩、黃賓虹,與眾不同地選擇當時不被重視的五代畫家趙干的《江行初雪圖》。成名后,陳佩秋反感別人把她列入「閨秀」畫家的行列,不喜歡別人用「清婉纖媚」的詞句來描寫她的畫作。她說:「過去有人一講到女性畫的畫就脫不開脂粉氣這個評價。我看不見得。如果把我畫上的名字遮掉,又有誰能分得出究竟是男人畫的還是女人畫的?在藝術中對男性和女性區別對待,實際上是一種歧視,是對女性的不尊重?!?/p>
2015年4月25日到5月5日,由剛泰集團主辦、上海剛泰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海上領風」當代上海中國畫家近作展將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觀眾將有機會近距離欣賞陳佩秋先生領銜的19位海派畫家作品。此次展覽秉承海派風格,既是對上海中國畫壇近年來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成果的一次總結,也是上海中國畫創作最新成果面向全國的一次集中呈現。此次展覽結束后,畫作將由剛泰美術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