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法之父

日本現代書道之父——晚清書法家、書論家楊守敬

在中華文化中,書法藝術是藝術中的最高形式之一。也是古老的至今仍有強大生命力的藝術。鄂籍書法家雖然不多,但一些書法家在歷代書壇上獨樹一幟而聞名。晚清書法家楊守敬便是其中一位。

圖楊守敬作品

楊守敬(1839年—1915年),湖北省宜都縣陸城鎮人(現枝城市陸城鎮人),字惺吾,號鄰蘇老人,我國著名學者,史地學家,書法家,金石學家,擅長歷史地理學,是公認的「開輿地學之新紀元」的泰斗。與清朝王念孫、段玉裁的小學,李善蘭的算學,被譽為清代三絕學。

1880年至1884年,楊守敬任清朝駐日本國使館一等秘書,他隨身帶去了漢、魏、六朝、隋、唐碑帖一萬三千多冊。令日本書法界大開眼界,當時書法家松田雪珂,日下部鳴鶴,巖谷一六等人向楊守敬虛心求教,楊守敬的書法思想,迅速在日本廣泛傳播,保守的日本書壇為之震動。從此日本書壇出現了從單一的文人書法變為多元書法共同發展的新局面,開始了楷書,行書,草書,假名,篆書,隸書,六朝楷書,隋唐楷書的廣泛研究、學習。

經過楊守敬的幾年不懈努力,日本書法有較大改變,可以說楊守敬開一代書法先河,被日本譽為現代書道之父實不為過。他赴日后開始向日本書法家傳授何紹基的執筆法——回腕法。

他說:「凡提筆,以大指與四指尖均相接圜如環。筆直在五指尖之間,大指與食指,上平可安酒杯,平其肘腕不附幾,肘圓而指尖與筆正當胸。令全身之力行于臂而湊于如環之指尖。捉之緊則掌自虛,腋開強則肘腕自圓平、而后字中自有力,謂之回腕法執筆?!?/p>

回腕法的優點(當然回腕法亦有缺點)是肘腕高懸,充分發揮提頓功能,腕平鋒正,通身力到。

除運筆方法外,楊守敬認為寫字有三要:

「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p>

后來又補充二要:

「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p>

楊守敬篆,隸,真,行,草諸體俱善,有《楷法溯源》、《學書邇言》、《評碑記》、《評帖記》等書論傳世,至今仍為學書指南。他的墨跡,被國內外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私人收藏家爭相收藏,視為墨寶。他親筆所書碑刻亦不少,至今保存完好。這位馳名中外的大書法家和書論家的作品何以保存完好呢?從下面一事窺見一斑。

辛亥革命時,革命軍占領武昌城,都督黎元洪應日本駐漢領事館領事壽西秀武的請求,保護楊守敬家產(此時楊守敬從日本回國有二十七年之久),黎元洪于是命人張貼告示于楊家門前,昭告城內軍民:

「…,茲查有楊守敬藏古書數十萬卷,凡我同胞均應竭力保護。如敢有意圖損毀及盜竊者,一經查覺,立即拿問治罪。楊君系篤學老成之士(筆者註:時年七十三歲)。同胞咸當敬愛,共盡保護之責,以存古籍而重鄉賢?!梗ㄒ早婙Q天《奇書萬卷冠群論》)

楊守敬是書法的革新者,他的書法敢于突破傳統的門戶之見,徹底擺脫了閣體的藩籬,完全汲取漢魏碑書,晉唐法帖精髓,作書下筆如鋼刀噼木,沉著干脆,古雅醇厚,奇崛挺峭,既有碑碣之卷勁,又有法帖之秀逸。

楊守敬不僅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多才多藝,而且待人誠懇,廣交朋友,且交游甚廣,與國內外名士交往甚密,如當時著名書法家,同鄉張裕釗(湖北武昌人)。這給他后來的學問,事業等各方面的發展與成就幫助很大。

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領導和當地政府的努力下,枝城市陸城鎮楊守敬故居修復后,成了楊守敬紀念館。這是一座具有江南民族風格的院落式建筑物,瀕臨長江與清江匯合處。這里歷史上出現過屈原、王昭君等偉大的歷史人物,今天楊守敬的名字也閃耀著歷史光芒。滔滔長江,悠悠清江盡收眼簾,逶迤群峰隱約依然。壯麗雄偉的自然景觀與聲名遠揚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令人流連忘返的楚文化氛圍。

由于楊守敬的傳道授業,日本書法產生了質的飛躍,各種流派百花盛開。書法界對楊氏極為尊敬,不定期出版研究楊守敬書法書論文集。在枝城市楊守敬紀念館建館之初,日本書法界代表團專程從日本到故居瞻仰楊氏故居,參拜楊守敬陵墓,以紀念這位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日本現代書道之父的豐功偉績。

藝術培訓 | 微信 | http://luweixingyuan.com | 工程 | http://donotmarrybeforeage30.com | http://szms666.com | 南京 | http://fashionwrapper.com | www.astronomovil.com | www.youlianbio.com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