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書法交流的關鍵人物,博學多才的一代書法大師

中日書法交流的關鍵人物,博學多才的一代書法大師

楊守敬,字鵬云,號捏吾、也物。晚年因于黃州蘇東坡學堂旁筑書樓,故號鄰蘇老人。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書法家,同時還是歷史地理學家,版本目錄學家,金石文字學家,藏書家。

楊守敬出生于湖北宜都陸城鎮,自幼讀書經商,四歲喪父,五歲由母親教其讀書寫字。八歲隨覃先生、謝先生讀敢塾,《四書》成誦。九歲便能作文。十歲在祖父的勸說下轅學經商,然白天經營商鋪的他,夜晚仍自學不綴。十四歲拜朱鳳池先生學文,十五歲另從朱文敬先生口下并考中秀才。十八歲湖北學政院試赴考,然自后得知學使馮展云重書法,工小楷,而楊守敬偏重文采忽視書法,自此,楊守敬走上了認真研習書法的道路。

本欽使何子峨信招楊守敬為赴日隨員,楊守敬應之,并于次年會試未中之后,攜家眷直至東京。經過一番波折,楊守敬終于留任日本。日本欽使也由何子峨換為黎庶昌。期間,楊守敬看到了許多中國看不到的書跡,購買、觀摩令他學習不綴。而他帶去日本的古代碑版、古錢、古印等為日本人所未見,除了贈與,通過交換,楊守敬亦收獲頗豐。黎庶昌有意刻書,不惜重金,且令楊守敬刻之。因化楊守敬與日本人壬交往甚多。日本人通過與他的交化很是欽佩楊守敬的學識和眼力,多次登口拜訪求教書法。

此后,楊守敬將重點精力放在了刻書之事。通過賣字、寫墓志銘,楊守敬收獲不小。辛亥革命爆發后,楊守敬武昌家中藏的"古書數十萬卷",因黎元洪頒布"凡我同胞均應竭力保護"的告示,而并沒有遭到破壞。此時的楊守敬因躲避戰亂無轉到了上海,日本福岡人水野疏梅在上海拜謁楊守敬,表達了向其學習書法的強烈愿望。楊守敬遂為水野疏梅講述中國書法之淵源,并授其筆法,親筆書寫《學書遂言》贈與水野疏梅。同時,楊守敬採納了水野疏梅提出的自撰年譜的建議,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鄰蘇老人年譜》,并由水野疏梅抄錄回國,在日本廣為流傳。

青年時期的楊守敬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由于意識到"碑帖融合"的重要性,其取法的范本既有碑版也有集帖。取法的碑帖兼有,大大的開闊了楊守敬的眼界。楊守敬受清中期碑學觀念的影響,對碑版書法有濃厚的興趣,收集了大量的碑版拓片。在此基礎上,楊守敬完成了他的書學著作《激素飛清閣評碑記》,該書系統梳理了大量的古代碑刻,較為清晰的呈現出古代碑刻書法發展流變的脈絡。對碑刻的研究使得楊守敬的書法觀念有了更為客觀的依據。楊守敬所收集的大量碑版供平時臨摹之用,同時也成為他書法創作的范本,對碑版上的用功成就了楊守敬書風中碑學的審美因素,古樸而沉著。

隨著其書學研究的深入,不斷增進對書法史的理解,慢慢意識到帖學是書法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帖學是和碑學互相補充的一個統一體。為此,他收集了大量的刻帖,著成《激素飛清閣評帖記》,這些法帖為楊守敬平時臨摹學習之用,其書法中流動的帖學因素就得益于此。

由于碑學大興,清代書法家面臨著重新探討執筆、用筆等一系列界定的挑戰。楊守敬的許多觀點對于矯正時風具有重要意義,其人也成為了碑學洪流中頗為理性的大家。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兩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http://judygarden.com | http://foreveryoungideas.com | 大連 | 配件 | 乳制品 | www.hzzyhotel.com | 鉛房 | 技術咨詢 | http://jndeho.com | 創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黑人